國家非遺 宋氏中醫
宋兆普書記和金庚醫院的慈善事業
金庚醫院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宋氏中醫外科的傳承單位,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呵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宋兆普,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3月出生,河南省汝州人,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氏中醫外科”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宋兆普一直扎根汝州,師傳家學并致力創新,恪守“感恩病人”家風家訓,免收病人掛號費、處方費,對孤寡殘疾人、貧困患者減免醫藥費。
1992年起,開始潛心研究、實踐中醫藥治療兒童腦癱。刻苦鉆研,發揮祖國傳統中醫藥優勢,探索形成的“中藥治療、運動康復、營養撫育”三位一體治療兒童腦癱的綜合療法,達到國內高水平,獲得了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
2009年5月,金庚醫院首創醫院與福利院相結合救治殘疾兒童新模式,醫院運用傳統中醫藥輔助康復理療手段,公益救治肢體、智力、孤獨癥、聽力、語言障礙等殘疾兒童方面獨樹一幟、成績斐然,廣受稱贊。
十多年來,愛心救治孤殘兒童3200余名,承擔河南省殘聯“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救治貧困家庭殘疾兒童6300余名。
2015年6月,推動實施“援疆救治腦癱兒童”行動,與新疆當地醫院“結對子”,先后成立了四所腦癱康復醫院。五年多來,6170名新疆腦癱患兒得到救治,帶動少數民族群眾680人就業。援疆救治新疆少數民族殘疾兒童,為降低殘疾發生率、助力脫貧攻堅、增進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多次報道。
宋院長的愛心善舉,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先后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國家重要媒體數十次報道,央視《新聞聯播》在2016年、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兩次報道,時長達5分多鐘。
宋兆普院長所獲榮譽
2017年07月,榮獲民政部第六屆“中華慈善獎”提名獎。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8年09月,榮獲民政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
2019年04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2019年06月,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助殘先進
個人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9年06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9年09月,榮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并參加天安門國慶觀禮。
2020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表彰。
2021年06月,被中共中央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開展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
推動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的“石榴籽計劃”
“石榴籽計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主播、全國政協委員海霞發起并組織實施。針對邊疆民族地區普通話普及現狀,“石榴籽計劃”以推廣普及普通話為手段,以促進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為核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目標,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書同文、語同音”的目標。北京語澤公益基金會正是以“石榴籽計劃”為核心開展工作。
“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的初心
組織實施“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落地的金庚醫院是河南省慈善醫院,創辦人宋兆普是醫院的黨支部書記、院長。宋兆普院長自2015年起,推動實施“援疆救治腦癱兒童”行動,與新疆當地醫院“結對子”,先后成立了四所腦癱康復醫院。數年來,6170名新疆腦癱患兒得到救治,帶動少數民族群眾680人就業。宋兆普院長曾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的榮譽,央視新聞多次報道其事跡。
而面向邊疆民族地區少年兒童推廣普及普通話,不僅存在著語言不通、交流困難的問題,更有一些孩子因病存在“聽不見、無法說”的難題。為幫助這些殘疾的孩子“聽得見、會說話”,“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由此誕生。
該項目將充分發揮金庚醫院中醫中藥的特殊優勢,運用傳統中醫藥+康復理療+營養哺育”三位一體療法,公益救治聽力、語言、肢體、智力、孤獨癥等方面障礙的殘疾兒童,并培訓一批少數民族醫、護、康、教專業人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有機會、有條件、有能力學習普通話,更好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的未來
根據“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計劃,金庚醫院將救治少數民族殘疾兒童并培訓少數民族醫、護、康、教工作者,不但使殘疾兒童得到救治、殘疾兒童家庭擺脫陰霾,更將“授之以漁”,把好的康復技術、更多規范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邊疆少數民族的家門口,讓孩子們能夠更好、更方便地享受先進的醫療服務。
兩家單位簽約負責人表示,這一項目是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下一步將結合各自優勢開展通力協作,加大在財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加快項目推進,早日服務邊疆少數民族患兒,為維護和促進邊疆民族地區安全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宋兆普書記和金庚醫院的慈善事業
金庚醫院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宋氏中醫外科的傳承單位,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呵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
宋兆普,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3月出生,河南省汝州人,汝州市金庚康復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宋氏中醫外科”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第十二屆、十三屆人大代表。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宋兆普一直扎根汝州,師傳家學并致力創新,恪守“感恩病人”家風家訓,免收病人掛號費、處方費,對孤寡殘疾人、貧困患者減免醫藥費。
1992年起,開始潛心研究、實踐中醫藥治療兒童腦癱。刻苦鉆研,發揮祖國傳統中醫藥優勢,探索形成的“中藥治療、運動康復、營養撫育”三位一體治療兒童腦癱的綜合療法,達到國內高水平,獲得了河南省科學技術成果鑒定。
2009年5月,金庚醫院首創醫院與福利院相結合救治殘疾兒童新模式,醫院運用傳統中醫藥輔助康復理療手段,公益救治肢體、智力、孤獨癥、聽力、語言障礙等殘疾兒童方面獨樹一幟、成績斐然,廣受稱贊。
十多年來,愛心救治孤殘兒童3200余名,承擔河南省殘聯“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救治貧困家庭殘疾兒童6300余名。
2015年6月,推動實施“援疆救治腦癱兒童”行動,與新疆當地醫院“結對子”,先后成立了四所腦癱康復醫院。五年多來,6170名新疆腦癱患兒得到救治,帶動少數民族群眾680人就業。援疆救治新疆少數民族殘疾兒童,為降低殘疾發生率、助力脫貧攻堅、增進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得到了中央領導的重要批示,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多次報道。
宋院長的愛心善舉,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先后被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國家重要媒體數十次報道,央視《新聞聯播》在2016年、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兩次報道,時長達5分多鐘。
宋兆普院長所獲榮譽
2017年07月,榮獲民政部第六屆“中華慈善獎”提名獎。
2017年11月,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8年09月,榮獲民政部第十屆“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
2019年04月,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
2019年06月,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助殘先進
個人等稱號,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19年06月,榮獲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2019年09月,榮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并參加天安門國慶觀禮。
2020年11月,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表彰。
2021年06月,被中共中央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開展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
推動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團結在一起的“石榴籽計劃”
“石榴籽計劃”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主播、全國政協委員海霞發起并組織實施。針對邊疆民族地區普通話普及現狀,“石榴籽計劃”以推廣普及普通話為手段,以促進文化認同、國家認同為核心,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目標,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團結在一起,實現中華民族“書同文、語同音”的目標。北京語澤公益基金會正是以“石榴籽計劃”為核心開展工作。
“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的初心
組織實施“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落地的金庚醫院是河南省慈善醫院,創辦人宋兆普是醫院的黨支部書記、院長。宋兆普院長自2015年起,推動實施“援疆救治腦癱兒童”行動,與新疆當地醫院“結對子”,先后成立了四所腦癱康復醫院。數年來,6170名新疆腦癱患兒得到救治,帶動少數民族群眾680人就業。宋兆普院長曾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的榮譽,央視新聞多次報道其事跡。
而面向邊疆民族地區少年兒童推廣普及普通話,不僅存在著語言不通、交流困難的問題,更有一些孩子因病存在“聽不見、無法說”的難題。為幫助這些殘疾的孩子“聽得見、會說話”,“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由此誕生。
該項目將充分發揮金庚醫院中醫中藥的特殊優勢,運用傳統中醫藥+康復理療+營養哺育”三位一體療法,公益救治聽力、語言、肢體、智力、孤獨癥等方面障礙的殘疾兒童,并培訓一批少數民族醫、護、康、教專業人員,讓更多的孩子能夠有機會、有條件、有能力學習普通話,更好融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的未來
根據“石榴籽計劃+健康項目”計劃,金庚醫院將救治少數民族殘疾兒童并培訓少數民族醫、護、康、教工作者,不但使殘疾兒童得到救治、殘疾兒童家庭擺脫陰霾,更將“授之以漁”,把好的康復技術、更多規范優質的醫療資源送到邊疆少數民族的家門口,讓孩子們能夠更好、更方便地享受先進的醫療服務。
兩家單位簽約負責人表示,這一項目是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重要舉措,下一步將結合各自優勢開展通力協作,加大在財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加快項目推進,早日服務邊疆少數民族患兒,為維護和促進邊疆民族地區安全穩定發展貢獻力量。